当前位置:【新安中学首页】>【德育园地】>【班主任园地
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
  [2022-10-31 09:49]  浏览次数:2350
【字体:放大 正常 缩小】 【打印页面】【关闭窗口

来源:中国教师报 2022-10-26 作者:蒋凌雪

案例中小昱的表现并不少见,班主任冯老师的问题也确实典型。小昱是一个情绪主导行为的高中学生,因为英语成绩不尽如人意,怨怼同学,对父母大发脾气,使得他人无所适从,自己也陷入非理性状态,苦恼不堪。小昱这种状态的深层原因是无法面对自身不足,不能反思与省察自己的缺点,由此产生的过激行为破坏性、自我伤害性极强。对此,班主任惯常的教育方法治标不治本,学生依然有思想波动与行为上的反复。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对学生理性的培养,缺乏对“培养什么人”的深层思考与追问。

现实生活中,许多学生生活已经窄化为“上课”“做作业”,所有精力都花在学习上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学生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还好,一旦付出与成绩落差过于悬殊,学生很可能会丧失理智,情绪失控也就在情理之中,小昱的表现就是如此。各种数据显示,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,每年都有学生因此休学、退学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。从医学的角度看,固然是病由医治,找心理医生是正道,但作为教师,我们总是心有不甘,因为教育行为的不适切,未必不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。

一是对成功论的狭义解读。成功的解释有许多维度,但落实在学生身上,不可避免地被解读成“高分”“好大学”“好工作”,成功仅仅成为物化或量化的指标,全然忽略了成功给人带来的过程性体验感。案例中的小昱就是受这种“成功观”影响的学生典型,她追求高分,追求比同学强,学习仿佛成了获得分数的手段,她不懂得学习过程对自己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助益,更不明白成功就是自己能力的突破与超越,因此也就遑论学习带来的价值感与满足感了。

二是对学生问题的狭隘认知。问题是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,此种解释用于教育对象的判定上极为合适。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问题,较之差距来说,还带有许多感情色彩或是价值判断成分。因此,我们常常害怕学生出现问题。其实,案例中冯老师的做法有一点可以肯定,就是指导家长让小昱发泄不良情绪,这是直面问题的解决之道。学生的成长就是对世界不断感知的过程,是不断由已知到未知的循环往复过程,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和困惑?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。小昱的表现虽然过激,但那是她对外在世界的回应,恰是这种回应给了我们寻找教育的契机,让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学生行为的原因与动机。相反,现实中许多学生用沉默或是网络匿名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愤怒,学生缺少与外在世界对话的机会,最终成为抑郁症患者或是“网络键盘侠”。于学生而言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,于教师而言这是教育之痛。当然,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细枝末节,从而有效引导,帮助学生在问题中突围。

三是对情绪论的单一归因。情绪管理是这几年班主任培训中经常出现的概念,原因不言而喻。这些情绪认识都归于心理学范畴,诸如冰山理论、积极心理学等,但这些理论帮助班主任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?正如案例中冯老师所言,宽慰只是暂时平复了小昱的情绪,并未解开她的心结,也没有帮助她找到进步的动力,冯老师的教育无力感依旧存在。我们还是从小昱的行为说起,在案例的表述中,我们看到小昱的行为是完全受情绪支配的,从她的身心特点来说,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,有自我成长需求,因而,小昱的行为与其年龄应有的认知、意识与思维极不相符,可以说,小昱因为对自己的失望而陷入不理智的状态,在家砸东西,在学校“怼同学”,同时这一状态有持续性。可以说,小昱发现世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运转,因此产生挫败感,情绪处于非理性状态,与家人、同学关系陷入僵局。可见,小昱的情绪问题应是非理性问题,是个人意志超越其他意志的自我至上表现,而这正是理性不足导致的。

“培养什么人”决定、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行为。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人,就是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力量,也是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,促进理性完满、获得幸福的过程。由此,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教育行为,让理性流淌于学生的血脉之中。

一是养育理性精神。案例中小昱行为激烈,一方面是因为成绩无法体现自我价值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忧不被认可的消极表现。可惜,小昱的表现略显幼稚,因为她多年形成的自我评价观念没有逃脱家长或者老师的标准,是“分数论英雄”的思维定式,小昱又缺少对此的反驳与批判能力,更没有对“我为什么要学习”产生独立认知,所以偏激、偏见引发新的问题而不止。班主任为此要精心设计主题班会,通过价值澄清与价值引领,通过对话与辩论等形式,引导学生基于问题理智辩证分析问题,获得价值认同,真正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,落实自我理性的发展。

二是强调理性思维。班主任怕学生有问题,学生怕自己解决不了问题,这也是长久以来我们对问题过于注重“结果论”所导致的。理性精神崇尚理性思维,理性思维是接纳、是承认负面情绪的合理性。因此,我们跳出对问题的负面认识,就可以明确认识问题的逻辑过程。那就是超出感觉、知觉和情绪,剖析表象,分析原因,从而进入面对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逻辑链条上来。恰是我们对理性思维培养得不够,使得学生易于陷入非理性的经验判断上来,所以,班主任引导学生通过德育活动或者学科教学进入理性思维频道,学生在困惑与疑难问题的碰撞中进行自主判断与分析,才会养成多角度、多层次认识并思考问题,甚至进入自省与反思的自我审视中。这样的话,小昱也就不会那么脆弱,怨天尤人,也就会很容易直面自己的不足,获得不断努力的动力。

三是注重关系理性。学生作为行为主体,具有个人理性,具有个人行为的自由与权利。因此,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、观点、情绪。但是,个人理性具有一定的两面性,一方面表现为个人的独立与自主,另一方面是容易突破人际交往的边界,带来交往障碍。比如小昱,不仅伤害了父母的感情,也破坏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。为此,关系理性的建构很重要。关系理性就是个人与他人如何建立平等关系、共同承担责任、共同遵守约定的规则,不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或集体利益之上。这也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心路,由此才有合作、仁爱等美好价值观的建立。可见,班主任需要通过班级建设创设平台、开发资源,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,在共同协商中尊重他人且形成共识,形成未来社会需要的素养。

洛克曾经这样描述理性自由人的成长和受教育过程:从缺乏自我克制力、毫无理性的孩子开始,通过不断实践来培养良好的习惯,在心智和身体中培植起良好的本原,使孩子能够自主地在合理限度内行使自己的意志,最终自主地运用理性,获得知识,作出合理判断,从而指导自身的欲望和意志,支配自己的行动。这很好地表述了理性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要性,也给予教育者明晰的指引。

(蒋凌雪,上海市中国中学班主任,正高级教师,上海市十佳班主任,徐汇区高中优秀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。)

总访问量:人次 总浏览量:13999人次 日均访问:20538人次 今日访问:3564人次 在线人数:11863
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: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:JXQZ382
 Copyright© 2003 www.ahxaz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
邮编编码:237151 办公室:0564-2311115 教务处:0564-2315138